當我們聽到“印刷電路”四個字時,往往會想起最常見的電子部件。那是表面涂了一層導電金屬的樹脂板,作為電子器件的支撐體和連接者,差不多已經出現在所有的現代電子設備中。
這種技術自19世紀末萌芽,到1948年被正式用于商業用途,其間經歷了多次革新,就連愛迪生也都對其進行過改良。但是現在,“印刷電路”有了更多的含義。
印刷電子
2013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,英特爾(30.23, 0.03, 0.10%)公司和英國塑料邏輯公司推出了“紙平板”電腦,用的是10.7英寸、可彎曲的塑料屏幕。最值得注意的是,這塊屏幕上的晶體管,是通過印刷的方式實現的。利用類似的技術,三菱化學公司在2010年印制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,美國俄勒岡大學曾經用噴墨打印機制造過太陽能電池,英國的一家公司正在開發以印刷方式生產太陽能薄膜電池的技術,而日本甚至已經開發出了可以在陽光下為電子設備充電的公文包。德國企業在幾年前就開發出了可以印刷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技術,如紙般輕薄。現在在德國、美國和英國已經有了幾家公司擁有了類似技術,可以像印刷海報般印出電池來。
人們將這種直接印刷出電子器件的技術叫做“印刷電子”,和過去的“印刷電路”相區別。在“印刷電路”中,“印制”的主要工序是光刻和腐蝕,而印刷電子則是直接將電氣器件制作到基材上。這種技術以新型油墨替代傳統印刷油墨,采用類似于傳統噴墨印刷技術制備電子電路和元器件。這里,具有關鍵性意義的新型“油墨”是具有導電、介電或半導體性質等的“電子油墨”。
這種印刷技術還有更多可能性。現在我們正面對著越來越多的電子器件,其中還有許多是一次性使用的。印刷電子技術的成本更低、工藝簡單、而且可以大批量制備。2013年年初,挪威的ThinFilm公司發布了一小段有趣的視頻,介紹了自己的專利技術:使用在印刷廠常見的卷對卷印刷技術,把電路、處理器、溫度傳感器、存儲單元、一小塊顯示屏和一塊電池印在信用卡大小的柔性標簽上。這塊標簽可以貼在任意包裝箱上,成本不高,但是用處很大。
現在我們也可以再印刷一些別的東西。數米長的顯示器、柔軟的存儲元件、各類傳感器甚至是可以彎折的電池,都可以印刷出來。這將會帶來即用即印隨用隨拋的小型電子產品,也可以成為低成本低價格的易耗品,就像紙張或者塑料一樣。而且還不僅如此。
物聯網的呼喚
物聯網是網絡的終極夢想: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名字,可以彼此交換信息,并且能夠在充分評估的前提下做出最好的決策。汽車之間的通訊可以避免車禍的發生,我們身上的健康傳感器會實時把數據告訴醫生,而消防員可以觀察到某個地區溫度的意外升高而出動。物聯網想要讓一切信息都自由流動,讓所有物體都可以主動匯報自身的任何變化。
但是,這一夢想需要的計算能力、傳感器以及網絡設備的數量,都是天文數字。如果沒有低成本解決方案的話,將不會有物聯網的未來。印刷電子技術的特點正在于可以低成本地大量制造簡單電子器件,而物聯網需要大量的這類器件來進行無處不在的數據收集。
在上世紀80年代,當有機半導體與導體被發現之后,就打開了印刷電子的大門。有機半導體材料往往可以制成溶液,而這也許就意味著可以通過印刷來生產——雖然這些材料的電子學性能并不算很好,但是可以以成本優勢來彌補部分不足。而在進入本世紀后,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,制備無機材料“油墨”也成為了可能,于是印刷電子技術就成為了電子產業中的新興熱點之一。
就在前幾天,通用電氣(26.68, -0.29, -1.08%)宣布開發出了一種新技術,可以在特殊的地方印刷出傳感器來。他們使用計算機控制的針管在金屬表面打印特殊的墨水傳感器,用到了兩組墨水,其中一組導電性能良好,另一組則是絕緣的金屬氧化物。
這種技術叫做“直接書寫”,可以把傳感器放到過去無法放置的地方,例如高溫高壓的發動機內部。雖然這種技術和印刷交通卡天線的技術類似,但是通用電氣的這種新技術能在更嚴苛的環境下工作。現在,它們開發的傳感器已經能夠經受超過一千度的高溫,還能承受巨大的壓力。
這意味著,我們可以在那些巨大而危險的機器里布下一些眼線。它可以更早地發現問題,提前發出警告;而這也就意味著人們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,享受更安全更舒適的生活。